与其他生物体相比,如蝾螈,它们可以再生出整个四肢和皮肤;又如斑马鱼,它们可以再生出自己的心脏,哺乳动物的再生能力简直是弱爆了,但这并没有阻止科学家在再生领域的努力与突破。

北京时间9月30日,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SU)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再生因子,它可以让成年小鼠具备如新生儿皮肤的再生能力一样实现皮肤自我修复,而且不会干扰发育和体内平衡

人和小鼠皮肤的整体结构和复杂性非常相似,因此小鼠皮肤可以成为研究皮肤发育和伤口修复的有用模型。这一发现对伤口治疗和预防皮肤的某些老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因子,它的作用类似于小鼠皮肤中的分子开关,在生命的第一周发育过程中控制着毛囊形成,当皮肤形成后大部分被关闭,并在成年鼠组织中仍然保持着关闭状态。当研究人员在成年小鼠的特化细胞中激活它时,动物的皮肤能够愈合伤口,而且不会留下疤痕,甚至愈合后的皮肤还会长出毛,还能起鸡皮疙瘩,这种能力在成年皮肤疤痕中是不可能的。

该研究通讯作者、WSU分子生物科学学院和生殖生物学中心助理教授Ryan Driskell说:“我们能够利用新生皮肤的先天能力来再生,并将这种能力转移到成年皮肤上。我们原则上已经证明,这种再生是可能的。”

这项研究表明,人类皮肤再生的秘密可以通过研究我们自身的早期发育来发现。

Driskell说:“我们仍然可以从其他生物体中寻找灵感,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观察自己来学习再生。因为在生长过程中,我们确实会产生新的组织。”

研究团队使用了单细胞RNA测序从再生、瘢痕、稳态和发育中的皮肤中探测未分类的细胞。他们鉴定出新生乳头状成纤维细胞,它们形成一种瞬时再生的细胞类型,促进年轻皮肤的健康再生。乳头状真皮是皮肤的最顶层,起到保护身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作用,它使皮肤具有张力和年轻的外观。

这些成纤维细胞是由典型的Wnt转录因子Lef1表达的。通过使用功能获得和丧失基因的小鼠模型,研究人员证明了Lef1表达可以引发成年小鼠皮肤的宏观环境,包括在愈合的伤口中再生毛囊和纤毛肌。

在成年小鼠皮肤的特殊区域激活Lef1后,它可以增强皮肤再生伤口的能力,减少疤痕,甚至长出了新的毛囊,从而产生鸡皮疙瘩。

Driskell是在得知斯坦福大学Michael Longaker博士的研究成果后,第一次有了研究哺乳动物早期修复皮肤能力的想法。Longaker和他的同事观察到,在子宫内进行急救手术时,出生后的婴儿并没有因手术而留下任何疤痕。

Driskell表示,要使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人体皮肤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但这是一项根本性的进步。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新拨款的支持下,该研究团队将继续研究Lef1和其他因素如何修复皮肤。同样为了进一步促进这项研究,Driskell实验室为RNA序列数据创建了一个开放的可搜索网络资源(skinregeneration.org),供其他科学家访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