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专稿:近年来,淮北市杜集区朔里镇积极探索推行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新模式,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将党群服务触角延伸至自然村网格,推动“家门口”党群服务站建设,逐步构建起不间断、零距离、无缝隙的全方位为民服务体系。
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服务网点。朔里镇因采煤沉陷,一些村庄异地安置,造成在空间布局上一些村庄离中心村村部较远。遵循“完善网格功能,畅通为民服务”理念,利用村公共用房、闲置农房等场所,在自然村打造“家门口”党群服务站,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按照管理服务半径合适、治理力量能够覆盖、因地制宜务实管用的原则,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灵活科学划分基层网格,推动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织得更密,“末梢传感”植得更深。建立网格“1+1”活动室,形成“1个网格党组织+1个共色邻里委员会”的网格党建工作模式,在网格内倾听民意、宣传政策、收集问题等各类民生事项,及时解决群众各种实际困难。
功能集成,深化服务功能建设。“家门口”党群服务站通过项目化的运行方式,精准化、便利化服务群众,推送党员教育服务、党员志愿公益服务、群团服务进自然村。从服务群众、便利百姓的角度出发,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将政务服务延伸至自然村,为村民提供即办、帮办、代办、协办等服务,让群众“少跑路”或者“不跑路”。大力推进文化服务进自然村,聚焦“一老一小”需求,设置小板凳课堂、儿童阅览室等,切实提升群众幸福感满足感。搭建“槐树下”说事议事平台,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微宣讲”“村情民意微聊会”“儿童学习娱乐伴成长”等活动,实现了倾听群众呼声、传递党的声音,极大促进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意识。以日常、就近、便利为原则,对接市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对养老、家政等日常生活服务的需求。
建章立制,实现常态长效管理。实行代办员值班制,由村“两委”、后备干部和党员志愿者轮流值班,受理党员群众代办申请。实行首问负责制,印制受理记录清单,对群众提上来的问题,由首个接待的个人承担首问责任,全过程地做好联络协调、统筹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健全定期走访居民群众制度,实施以“每片一张网、每日一小时、每周一劳动、每月一通报、每季一考评、每年一表彰”为主要内容的“六个一”工作法,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建立民意表达制度, 通过网格管事、“五老”调事、支部说事、群众议事,推动上级决策部署在网格得到贯彻、群众疑问诉求在网格得到回应、各类矛盾纠纷在网格得到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