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宾川县拉乌乡坚持把“步子小一点、步伐稳一点、每天做一点、持续长一点”的工作思路贯穿于乡村振兴工作的始终,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聚焦组织保障、产业培育、基层治理等方面,主动担当、开拓创新,将党建活力变为发展动力,探索乡村美、生态好、产业兴、生活富的高质量振兴之路。

“党建+”作用发挥,筑牢振兴“桥头堡”

坚持发挥“领头雁”效应,以7个村党总支为核心,抓班子带队伍,为乡村振兴制定出符合各村发展的蓝图。紧紧依靠组织优势,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制度,明确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健全“两委”议事规则、“四议两公开”、党员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等工作制度,有效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包村、包组、包户制度,扎实开展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树标杆立榜样,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强化乡村振兴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制度,积极拓展学习宣讲渠道,通过领导干部、村党总支书记上党课、主题党日等形式,利用学习强国、云岭先锋App、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走好“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用好智慧党建信息化平台”路子,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等学习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意识,提升政治素养,凝聚红色力量。今年以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75场次,受众685人次,组织“三会一课”专题学习107场次,主题党日106场次,不断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资料图片)

“党建+”治理联动,织牢基层“一张网”

积极探索基层治理创新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党建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高效互动,有力推动基层治理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助推基层治理开新局。强化党建引领网格化建设,通过配强治理队伍、建立治理制度、明确治理职责、整合现有资源等,实现从上到下的“多链条合一”组织运行体系,构建“乡党委-村党总支-村组党支部”三级联合推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网络,形成指挥顺畅、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组织体系。按照“网中定格、格上定人、人上定责”的模式划分责任区,落实责任点,细化任务清单,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因地制宜逐年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全力以赴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党建+”服务联动,勾勒为民“同心圆”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主基调,找准基层党建与中心工作融合发展的切入口、突破口,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我为群众算笔账”、“学做”活动等实践活动,推进乡村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落实,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村组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阵地,搭建起集理论宣讲、法律服务、卫生健康、志愿服务于一体的“窗口”,切实了解群众期盼、收集村情民意,结合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立台账和跟踪问效机制,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今年以来,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余件。全面推进“绿美乡村”建设,把绿美乡村建设纳入网格化管理、村规民约、“门前三包”等制度,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开展环境保护、人居环境提升、义务植树等活动,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干部示范、党员引领、群众参与”的“绿美乡村”建设合力,党建赋能打通绿美乡村建设“毛细血管”,勾勒为民服务“同心圆”。

“党建+”经验联动,铺就群众“致富路”

将群众增收作为乡村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传统产业保稳定,特色产业促发展,优化布局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探索“企业+基地+农户”,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抓好烤烟、核桃及香葱、大蒜、贡菜、豌豆等产业为主导,以“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为延伸,加快推进高档核桃油加工厂建设项目,探索种植工业辣椒。大力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生猪、肉牛、羊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业,推动大组织大平台与小组织小农户有机结合。同时,探索实施“支部共建+联学”、“支部共建+项目”,通过观摩学习不同村组、不同乡镇的特色亮点、产业发展等,找准本地发展之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2023年以来,共组织参观学习,经验交流活动6余次,不断推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总结经验做法,开阔发展思路,为全乡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真正在党建上发力、在产业上谋划、在基建上加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铺就群众“致富路”。

图文/张瑜  赵彬

编辑/王翠芳

责编/王翠芳

审稿/朱晓天

终审/杨凤云 吴洪彪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