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举行的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生态大会上,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签约成立。这是国内智能检测装备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突破一批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攻克一批智能检测基础共性技术,推动一批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
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智能制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中国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市场,随着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汽车等行业蓬勃发展,生产环节的智能化转型明显加速,对智能检测装备的需求呈现大幅增长。
一个多月前,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专用软件和整机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升,重点领域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带动和规模应用成效明显,产业生态初步形成,基本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
“本市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检测装备产业落地发展。”市经信局副局长彭雪海表示,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北京将突破一批智能检测装备、核心零部件和专用软件,攻克一批智能检测基础共性技术;在应用示范上,将聚焦3C电子、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重点优势领域,推动一批智能检测装备示范应用,培育一批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
同时,在产业生态构建上,整合元器件、零部件、专用软件、装备等产业链条的资源,支持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产业生态体系。
本次大会上,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机科发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约成立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是国内智能检测装备领域首个产业创新中心。
“未来将推动构建1个产业创新服务平台、N类专业性公共服务中心、X种应用场景的‘1+N+X’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创新中心联合体单位之一的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牟宏磊说,创新中心将面向北京市重点行业,建设具备中试、验证、认证、知识服务等能力的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在市区产业配套政策的支持下,推动产业转型示范推广,未来服务于更多细分领域。
据介绍,创新中心将精准服务于智能检测装备等硬科技企业,解决企业痛点,提升企业和区域的研发能力,加速技术的产品化和市场化过程,缩短产业化周期,吸引国内外高精尖领先的技术、人才和企业聚集,促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打包落地。
“在区域协同布局上,本市也推动海淀区和延庆区围绕智能检测装备构建研发到落地的区域深度协同发展模式。”彭雪海说。当天,海淀区、延庆区专门进行区域协作签约,将联动研发、生产、应用资源,发挥各自的区域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通过区域协作进一步促进北京市智能检测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市将在海淀区建设国家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科研机构“强基础”,负责前沿技术研究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发挥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服务作用,推动航空航天、3C电子、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的场景示范推广,建设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和智能检测大数据平台,推动概念验证与成果转化。
延庆区已聚集了一批智能检测装备制造及检验检测服务企业,涉及汽车、仪器仪表、无人机、生物等应用领域。未来,延庆区将与海淀区携手共筑具有影响力的产业发展高地,发挥对整机集成应用的保障作用,形成落地生产应用,打造“国家智能检测装备(延庆)产业示范区”,两区协同,形成产业创新闭环。
记者获悉,下一步,本市将系统梳理智能检测装备关键短板,引导材料、元器件、零部件、专用软件企业与整机企业有机结合,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培育智能检测装备专精特新企业和产业集群,推进智能检测装备创新及应用。(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