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5.65万亿元,同比增长8.4%;进口4.24万亿元,同比增长0.2%。
具体到3月份,中国进出口总值3.71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2.15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进口1.55万亿元,同比增长6.1%。
这样的成绩远超市场预期。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1月份受春节假期影响,进出口下降7%;2月快速“由负转正”,当月增长8%;3月同比增速提升至15.5%,呈现逐月向好态势。“总的来看,一季度中国外贸展现了较强韧性,开局稳中向好,为全年实现外贸促稳提质打下了基础。”
新优势、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
“3月出口增速超预期,出口集装箱重箱同比增长10.5%,进口货运量增长20.3%,充分展现中国外贸的韧性。”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副研究员刘典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在多重压力之下,中国出口增速何以逆势反弹?透视一季度外贸数据,答案一目了然——
“面对当前外需减弱的挑战,中国外贸迎难而上,外贸竞争的新优势、增长新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对外贸整体稳中向好发挥了更为积极作用。”吕大良介绍,一季度,东盟继续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1.56万亿元,同比增长16.1%;对拉丁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11.7%和14.1%。规模合计占比提升2.4个百分点,达到28.4%。同期,中国与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3.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8%;与RCEP其他14个成员国合计进出口3.08万亿元,同比增长7.3%。
从出口结构看,新优势产品表现亮眼。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拉动一季度出口整体增长2个百分点,拉动力比去年进一步增强。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增速在“新三样”中最快。
刘典认为,一季度外贸逐月向好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方面,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推动了出口增长,同时中国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拓展了外贸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共建不断走深走实以及RCEP的生效实施,中国同东盟、沿线国家的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景气,推动了整体外贸的增长。
“外贸实现良好开局,将会对后期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乃至全球贸易有重要促进作用。”刘典表示,一是推动了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将不断增强中国外贸的国际竞争力;二是提升了外贸企业的信心和动力,将持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三是为全球贸易提供了稳定的增长点,将促进全球贸易复苏。
海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一季度,各类外贸主体进出口竞相发力、稳步发展。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继续发挥外贸主力军作用。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5.7万家,同比增长5.9%;民营企业进出口5.18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占外贸总值的52.4%。
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
进入二季度,外贸开局的良好趋势是否有望延续?
吕大良表示,当前,全球通胀高企、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带来的外需减弱,对中国外贸形成了直接冲击,同时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风险也进一步加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和难预期性,中国外贸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相信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吕大良说。
4月,中国外贸接连迎来两个重大利好: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正在如火如荼地举办;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第133届广交会4月15日开幕在即,都将为外贸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刘典也对外贸延续向好趋势表示乐观。不过他认为,仍需密切关注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挑战。
“在外部环境存在不确定性及国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中国应继续注重拓展多元化的贸易市场,继续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对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刘典说,同时,要加速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方向的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外贸的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此外,要推动外贸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促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白舒婕)